为深入挖掘红桂中学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通过打磨、探究形成教学模型进而推广,2023年1月4日下午,红桂中学开展了骨干教师教学模型集中展示活动,詹云南校长、赵敏副校长、何彤副校长以及各科组骨干相聚云端,共同分享已提炼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型,并进行了研讨。
新时代、新课标、新要求带来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只有积极寻找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和“有力凭证”,才能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找到自身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来自各科组的九位学科骨干根据自己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理论支撑、建构学科话语体系、进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型。历史科组长曾纯珍老师基于自己的课堂,梳理出注重多样化导入、创设问题和角色情境的初中历史“换位”课堂模型;语文科组胡玮石老师的“观”课堂模型,通过设计“观察性任务”、“观点性任务”、“观识性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互相关照、输出观点、构建新的观念;数学科组长范怡静老师倡导学生经历“整理信息”“梳理知识”“处理问题”“管理过程”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理解、运用、创造,构建“四理四知”课堂模型;数学科组张磊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炼出由浅入深,多种题型,多样形式反复练习,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增强数学语言意识,提高语言表现力,以量变产生质变的初中数学“小步幅多轮次”课堂模型;英语科组周颖老师的初中英语“五音审美”课堂模型,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发音训练和戏剧表演等提升学生审美和创造力;物理科组孙慧蓉老师以物理实验为载体,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经历从“对真实现象的观察理解(对概念的掌握)”到“对物理关系的符号表达(对关系的掌握)”的认知过程,并依据“任务组织建模化—加工过程数据化—物理关系符号化”的教学递进逻辑,创设“头脑实验”课堂模型;化学科组张伟老师的化学“辨误”课堂模型是在分析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在知识节点上设置冲突问题,通过指引、设疑、或创设矛盾情境,引导认知失衡,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生物科组郑蕙云老师的初中生物“生态情境”课堂模型以情境构建为载体,以生态观念为策略,以知识迁移和实践运用为目标,将生物学概念与知识转化为情境化的探究问题与学习任务;体育科组邓拯老师以认知心理学和群体动力为方法论的“小教练”课堂模型,让学生在认知中建立更加完整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练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运动思维,最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运动的习惯,建立终身运动的理念。
在线上交流环节,赵敏副校长认为通过此次交流展示,促进了跨学科教学的思想碰撞,骨干们从大量课堂案例入手,通过思考学生的学,反思教师的教,进而审视课堂教学,探索改进之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希望,下一步希望各位教学骨干带动各科组真抓实干进行教学研究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詹云南校长总结道:九位老师分享的理念是源于丰富的课堂实践而又将回归于教学实践的。学校在教师队伍中发动并培养一批愿意改变,积极学习,有强烈进取心的教师;同时,让骨干先行动起来从而带动科组的整体面貌发生改变。他希望,充分利用本次活动为教师赋能,助力名师带领新任教师超越经验和认知短板,建设有效教师梯队,提高教师队伍培养效率,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新动能。
“集”做一团火,“亮”出满天星。双减政策的出台,新课标的发布,引起新一轮课程改革。红桂中学在新的教育形势环境下,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以课堂为阵地,以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抓手,通过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促进学校育人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图文\胡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