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罗湖区小学数学“贝丽学园·践行新课标”暨“基于数字化思乐课堂的审辩式学习”研讨活动在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二楼演艺厅顺利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采取了线下专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罗湖区数学教研员穆传慧老师、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赵升龙主任、桂园小学杨晓娜主任、碧波小学林丽真主任出席活动,附校李隼校长、朱立云副校长及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此次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校长李隼博士为开幕式致辞。李隼校长十分感谢教科院提供这次交流研讨、引领提升的宝贵机会,并对各位专家领导、教育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推进课堂变革,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创造思辨的学习氛围,一直是学校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希望青年教师们“教以共研,研以致远”,为学校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陈树兰老师、碧波小学林丽真主任分别执教了一年级《七巧板》和四年级《度量衡的故事——走进“度”的世界》。陈树兰老师充分挖掘七巧板中的数学知识,精心设计了一场妙趣横生的七巧板探索之旅。碧波小学林丽真主任结合新课标理念,开创性地设计了《度量衡的故事》系列课程。
活动中,罗湖区数学教研员穆传慧、赵升龙主任、杨晓娜主任、林丽真主任、陈树兰老师参与了主题为“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的互动辩课,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分享。穆老师结合新课标诠释了一节好课的四个层面:好课是一次摆渡(目标),好课是一次旅行(过程/活动),好课是一场游戏(趣味/主体),好课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随后,福建师范大学章勤琼教授进行了《小数项目式学习:为什么,怎么做?》的专题讲座。章教授结合新课标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的项目式学习”等方面诠释了对项目式学习的独特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思乐课堂”和“审辩式学习”的别样风采,附校老师们将会进一步践行学校“固本创新、丰富纯真”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课堂品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